查看原文
其他

我的观点 | “一带一路”与鄂尔多斯的历史渊源(三)

2015-11-30 杨道尔吉 鄂尔多斯发布


六胡州和宥州“一带一路”系列 作者 杨道尔吉
在丝绸之路主干线北边,天山之北,另有一条从中亚到北亚的草原丝绸之路。7世纪初之前,有一批粟特胡人经由草原丝绸之路自西向东,进入东突厥汗国。唐贞观初年,唐朝击溃东突厥汗国,将东突厥汗国降户中的粟特胡人安置在黄河曲中一隅,就是现在的鄂托克前旗大部、鄂托克旗南部、乌审旗西部以及毗邻的宁夏盐池县一带,随即置六胡州安顿这些粟特胡人。

鄂托克前旗巴郎庙城址北墙


六胡州的名称:鲁州、丽州、含州、塞州、依州、契州。

六胡州的建置,时而完整时而残断,到唐开元十八年(730年)基本废置,代以匡州、长州,而粟特胡人或被役使或被征服,在这里生活了一百余年,至唐德宗贞元二年(786年),大部分迁离。


唐代“六胡州”区域建置状态简表


鄂托克前旗查干巴拉噶苏嘎查城址


随着全球化及中亚文化交流研究的深入,对粟特胡人的研究渐成为国际显学。20世纪对来华粟特人的文化关注,主要依靠敦煌、吐鲁番出土的汉文文书,以及传世汉文史料里的有关记载。20世纪90年代,国外的敦煌、吐鲁番文书全部出版,有大量材料可以运用,特别是近十多年来,随着国内一些粟特首领墓葬的发现,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文献和图像资料,开辟了广阔的研究空间。1999年7月山西太原发现虞弘墓,2000年5月陕西西安发现安伽墓,2003年6~8月西安发现史君墓,皆为当时重大的考古发现。

鄂托克前旗乌兰道崩城址北墙


然而,像六胡州这样的粟特部落存续在中国北方草原,对于他们的生活习惯、社群组织、文化传承、其与突厥人的文化影响等等,都是一个个充满玄妙的大课题。
宥州,置于唐开元二十六年(738年)。此前的开元九年(721年)发生胡部康待宾叛乱,次年(722年)平叛,迁徙“河曲残胡五万余口于江淮诸州”。又于738年迁归,置设宥州。宥州在唐代有六次迁变置废,初置是为管理粟特胡人;786年粟特胡人迁离后,宥州则主要是为管理党项人。唐元和十五年(820年),宥州移治长泽县,为新宥州,就是现在的城川古城城址。

鄂托克前旗城川古城遗址(新宥州古城)


六胡州延伸的文化意义虽然深远,但与新宥州无关。却都是鄂托克前旗境内大唐文化的经典遗存。六胡州彰显了经过草原丝绸之路而达中亚的人类学探索、历史文化探索。而新宥州遗迹尚存,同样诠证着丝路文化的丰厚。


鄂托克前旗城川民族学院纪念馆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